语文:知识积累和能力素养的提升 是提高分数的法宝
名师直播试卷点评之回顾
6月8日晚,由西安明德理工学院、爱尔眼科(陕西)冠名,华商传媒集团主办,华商报社承办的“2023年全国普通高考试卷分析大型直播”如期举行,来自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等陕西名校的近三十位名师,和考生一起聊了2023年全国普通高考试卷(陕西卷)总体特点、命题趋势、考查要点,并对下一届考生提出了备考建议。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在平稳创新中凸显语文学科特色,与教材有着密切关联。通过与教材尤其是新教材的密切关联,引导我们一定要转变理念、方法。教师,必须回归学科本身,把教材读透用好,以此为中心,深挖掘广迁移,搭建学科体系,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一定要有深度学习的意识与方法,多读好书多写好文,走向文本、生活,读透审准写好,做一个有情怀的时代青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老师茹娟分析,今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有显性的语句摘取。语言文字应用在字词意义和用法的选项中选择了与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哦,香雪》的原句比对;名句《赤壁赋》,设置了与新教材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意境相同的联系点。
有具体的单元活动与学习提示体现。在文言文实词考查中,选项将文本的“绝世”与“绝世无双”的成语做比对,理解古汉现汉的词义。
有隐性的理念方法渗透。实用类文本的文本阅读《深时之旅》一文是关于自然科学生态的话题,看似是科学实际也是人文,是作者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切入,提出“平视视野”与“深时视角”,表达对未来后世的态度,文中就提到“要思考给后世留下什么”,突出现在与未来的密切关联。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老师于飞建议准高考生,直面变化,打开胸襟,开阔格局,眼界高远,志向远大,同时对自己、对世界都有客观和全面的认识,成长为新一代的有为青年。
西安市第一中学语文老师陈莉表示,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试题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着意关联教材,深化基础考查,一定程度上创新试题形式,有效服务“双减”改革。提高分数法宝依靠的是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素养的提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将越来越小。 实习记者 朱哲
数学(文):凸显反套路、反机械刷题沉浸式学习更有效果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毛浓德认为,试题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试卷的结构、题型的设置以及分值的分配上,与2022年基本保持一致,难度相当;突出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在反套路、反机械刷题上表现明显。
除17题是以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情景外,其余都是以简洁清爽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使得学生有很强的代入感。从常规题中突破创新是试题的亮点,如18题第二问的各项绝对值求和,21题椭圆长轴从常规的横轴变为纵轴,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运算能力均有较高要求。试题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如解答题17题、22(23)题与理科完全相同,除18题,剩余的题均是理科题的姊妹题,有相当的难度。
“试题提示我们:高中教学要逐步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为中心’转变。”西安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高级教师郭平总结说,试题覆盖了高中教学的主要内容,重视教学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
郭平认为,在课堂上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交流,要把“怎么想到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做到: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就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引导学生强化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育。 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实习生 阿丽米热
数学(理):注重劳动情境在反套路和反机械刷题上下了功夫
西安市第三中学一级教师张艳分析说,试题紧扣学科本质,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相较于2022年,试题结构与试题无明显变化,但难度有所下降。
试题注重劳动情境,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对实际生产生活的认知。如第17题取材于橡胶生产的实际情境,比较甲、乙两种工艺对橡胶产品伸缩率的处理效应,借助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利用样本平均数和方差作为工具进行统计推断,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的统计概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渗透数据分析、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的核心素养,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突出理性思维,将数学关键能力与“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学科素养统一在理性思维的主线上。例如理科11题,考查双曲线弦中点问题,答案是以开放的形式给出,利用特值法及定义法均能解决,体现了理性思维和关键能力的考查。
试题落实了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深化基础性和综合性,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深化试题情境,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促进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引导全面发展,助推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在反套路和反机械刷题上下了功夫,强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 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实习生 乔菲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