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开在省肿瘤医院附近的小旅馆,盛满伤心的故事-今日最新

2023-03-20 11:52:01 来源:腾讯网

西安美院门前至大雁塔的这段路被称为雁塔西路。


【资料图】

作为横贯雁塔区的主干道,雁塔西路因为耸立着108座雕塑而被称为西安最为艺术的一条街道。不过,对比这些城市里热闹或繁华集聚部分的背后,雁塔西路却也有着这座城市里最为忧郁的一角。雁塔西路83号——郝家新村,住进来的人。用徐选民的话来说:“无非两种,刚查出癌,准备治的。以及治疗结束,回来复查的。”

01

雁塔西路309号,陕西省肿瘤医院。雁塔西路277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两所医院相距不过50米。

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从这里进进出出,拖着各式的行李箱,手上提溜着不同大小的影像光片。目光涣散的穿过医院门前的地下通道,随后在按着喇叭的电动车里重新回过神。

发传单和小广告的人会在稍不注意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传单塞进你的怀里,展开一看,多是神医神药。当然,那些停留在通道门口,半蹲或半坐,举着或红或黄牌子的阿姨和大叔们,则更为抢眼,xx宾馆,xx旅店外加30-50不等的详细价目表,是这些牌子的主要内容。

遇到停下来细看牌子的人,他们就会立马热情洋溢的大声喊,“要不要住宿,跟我走,便宜的很。”不过大部分时候,他们也有着一种默契的沉默,在太阳的照射下懒洋洋的耷拉着脑袋。

“没有好位置,就得出去拉人。”在郝家新村(雁塔西路83号)开旅馆的王玉萍告诉我,“拉一个给提成呢,5块-10块不等。”

对于穿过地下通道,左转之后巷道尽头的郝家新村,大多数的西安人是陌生的。如果不走到巷子里,踩着泥泞的油渍,盯着花花绿绿的招牌,其实你很难意识到这里和一路之隔的人潮有什么关系,但却有一些人因为一场癌症跟它发生了联系。

郝家新村东西走向不长的巷子里,只有三种生意:假发、旅馆以及小餐馆。当然,巷子入口处,也有摆摊卖各类吃食的摊贩,品类也以好消化好入口的汤汤水水为主,方便人们随时打包带走。而这里的旅馆,住的则大都是癌症病患或者家属。偶尔也有一些穷酸的学生,但非常少,至于穷酸一词,也是王玉萍说的。

早上7点半,还未等房客收到押金退还的微信消息,新的房客就已经登上了门。“你们这儿能自己做饭吗?”王玉萍拧头回应,“能么,不过不提供设备,电磁炉锅盆你得自己带。电费也得另算,你这是月租?”新房客点了点头,“我们有两种房子,1、2层带独立卫生间的,1600-2100,价位不等,3楼往上都是公用,700-900,你可以自己先上楼看,门开着的都能进,再决定。”

转了一圈后,新房客下了楼,“就3楼吧。304。”王玉萍接过身份证,“你登记一下。”随后掏出一大串钥匙,找到了贴着304胶布的那串,卸下来给了新房客。

王玉萍是安康人,在郝家新村做旅馆生意,今年是第7年。她和老公盘下了原房东这栋5层的“回”字型小院,每层有大约4-8个房间,按照房间大小,一天收取几十元不等的房费。“当地人哪有做这生意的,都嫌累,人收房租就够过了,而且这多吵多乱啊,所以这条路上几乎全是我们陕南老乡。”

那些3楼以上尚未改造过的房间和记忆里的城中村租用民房并无差别,三合板隔成的房屋里简陋到让人怀疑这竟然是个“旅馆”。房客公用的卫生间旁边就是洗脸池,位置多在不足1米宽的楼梯转角处,有擦肩而过的人端着褪色的洗脸盆走向池子,肩头的毛巾已经脱了边。

失去弹性功能的床垫歪七扭八的停靠在栏杆上,有滴答着水的大花床单在电话线拉成的晾衣绳上悬挂,散发着一些奇怪的味道。“这都算很干净的了,最起码楼道卫生间我会专门打扫。”王玉萍看见我皱着的眉头,露出了一副完全不屑的神情。

顺着逼仄的通道上楼,304号房到了,没有床头的两张硬板床,坐着膈屁股的那种,一个窗户被砖块垒住,一个窗户正对着街道,推开吱吱呀呀的木窗,楼下是停车场,抬眼远处就是西安交大一附院。床单已经旧了,老式的黄色书桌还有断脚的嫌疑,但新房客显然懒得计较这些,因为着急去医院做检查,所以匆匆搁下蛇皮袋的行李,看了一眼房间,就决定了。

王玉萍说:“有些人一辈子都没进过省城,来一次却是因为得病,他们和西安的关系,也只有医院、我们这,外加实在抽空才能去的大雁塔,别的景点去不成,因为么时间也么精力。”

02

徐选民也在郝家新村做旅馆生意,他说,能选择这个地方,这个价格还入住的,“无非就两种人:刚查出癌,准备治的。以及治结束,得定期回医院复查的。”因为开了这样一间小旅馆,徐选民旁观了太多故事。卖房卖车的,借债讨债的,“一个人生病,往往搭上一个家。”

徐选民妻子见过年纪很小的癌症病人。“一个5岁的小女孩,漂亮的要紧,白白净净的,扎着两个小辫子,她爸妈一起抱着来的,但是白血病,也是没撑多久,想起来就想流眼泪,这没办法。”

尽管整日和住客同处一室,但徐选民从不主动打探对方的隐私。他害怕听见那些让人流眼泪的故事,但“压抑难受的太久,总是要说出来的,一遍遍一遍遍。”每逢这种时候,徐选民都只能默默听着,他从来没有庆幸过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他也曾“差点”做了癌症病患的家人。

徐选民是汉中人,妻子12年前一次误诊乳腺癌的经历,让徐选民对于当前面对的房客有了更多的共情。“在我们那个小地方,医生说情况不太好,有可能是癌,让做好心理准备,我都慌了,但还是老婆子主意正,她联系了在西安的亲戚,我们就到了这边重新检查,还好,是个良性肿瘤,切除就行了,但那段时间对我来说真的是度日如年。”

徐选民妻子肿瘤切除后,为了图个安心,也方便妻子随时诊治,徐选民和家里人商量借了一些钱后,转头就盘下了如今正在经营的旅馆,“想趁还能做些事情的时候再做几年,再者咱也算是半个过来人,总能开导开导。”

在徐选民看来,有时候年轻,并不就等于与癌症一定保持着绝对的安全距离。

徐选民的房客里有过一个23岁的小伙,天水人,个头大得很,最少都得1米八,刚刚研究生毕业,结果等检查出来已经是骨癌晚期。小伙子的父母在徐选民的旅馆里住了18天。“两口子跟我岁数差不多大,也才刚刚50出头,你说这怎么扛得住,他们还就这么一个儿子。”徐选民不敢多问对方孩子的情况,只是看着那对父母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赶去医院,天黑了再回来,“医生说没法治了,再治也是白花钱,让带回老家那天,两口子真的是一夜白了头,还不敢给娃娃说真话,就硬撑着求医生。”但从查出来,到最后人走了,只有29天。

徐选民见过了太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故事。

03

每个得了癌症的病人或者家属,都会乞求奇迹。某种程度上,徐选民觉得妻子的遭遇也是奇迹的一部分,但从业这些年,徐选民还是会觉得,“奇迹真的太少了。”2012年,一个太原的女人,卵巢癌,都说治不好了,医院也不想收。但她老公说不行,砸锅卖铁都要治,怎么都不肯回老家,“就说哪怕死也想死在手术台上。没想到医生那时候说她活不过两个月,结果到现在人还在,但确实,命能续上也全都是钱砸出来的。”

然而依靠金钱为筹码换取时间的恩赐,显然并不是什么稳赚的“生意”,毕竟,比起奇迹的发生,人财两空才是更多癌症家庭面对的生活常态。

2019年,一个40岁从子长来的男人,得了肺癌,在徐选民家住过。去年,徐选民通过他家人的朋友圈得到了男人已经走掉的状态,“从延安到西安,从西安到北京,前前后后花了至少200多万,房子都卖了,但人也还是没留住,家里还有马上就要上初中的女儿。”徐选民提起来,只是连连叹气。

开旅馆11年,徐选民自己也备受折磨。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房客,从周一到周五,几乎都能住满徐选民的小旅馆,但生意再好,徐选民的心里也都是五味杂陈。“疫情期间,受了些影响,是难得的清净时候,不过那段日子,算了,不说也罢。”

徐选民的小旅馆位置极好,临近主巷,又是拐角,稍拧身就可顺势进入,对比黑漆漆的巷子,这里还有更多天然的阳光,于是也就逐渐聚集起了更多的人,那些希望喘口气的,抽根烟的,晒个太阳的,都会到这块小空地。

徐选民给自家门口放了两把椅子,方便病人坐着。椅子黑色的皮面已经磨掉,扶手处也磕碰了不少的窝,但不影响总有人来。没检查没治疗的空隙,病人和家属们一起坐在门口晒太阳,人多的时候,小台阶处都会有两个屁股。渐渐的,这个不足4平的拐角处,成了一个天然的社交场。而每天在这里发生的对话,也都是关于生死的大主题。

一个抽着旱烟锅的老头子蹲在那里,跟今天办退房的小伙子打招呼“害,走啦,走啦可千万不要再回来了啊!”在这里,不想再见面是最真诚的祝愿。

张大山是商洛人,陪刚刚出院做完手术的妻子住在徐选民的小旅馆,一天50,已经住了一个多月“我们是一楼,方便,再过10天,医生说就可以回去了。”张大山端着一个不锈钢饭盒正在吃饭,饭是女儿做的,“土豆丝盖浇,香的很,你尝尝不。”

张大山有3个女儿,老大刚毕业在铁路工作,老二准备上高中,老小在商洛老家上小学。妻子没确诊前,张大山靠在甘肃收破烂维持家用,抚养女儿长大,提起女儿,张大山一脸骄傲,“学习都可乖了,不让我操心,这次她妈生病,全是我家老大跑前跑后,我不中用了。”

一旁的张玲有点垂头丧气“哎,得这病,我都不敢给孩子说,他今年高三了,耽搁不起。”

张玲42岁,宫颈癌。住在这片的女病人,不是宫颈癌,就是乳腺癌,“不信你去问,一问一个准”。谈到病情,张玲变得激动,她突然站起,走到我的跟前,掀开了自己戴的毛线帽,露出因为脱发严重而略显光秃的头顶,尽管知道头发脱得厉害,但张玲还是舍不得剪掉自己的长发。就像独自憋了很久,要把痛苦一下全都剥开来给旁人看一样。“我儿子说我长头发好看,我舍不得剪。”

张玲一个人住在王玉萍的旅馆,一天35块,她没让老公跟过来,“现在还是儿子为重,不能打扰他学习。我太没用了,照顾不了孩子,给他挣不了钱,还把家里存款全霍霍完了,有时候真觉得不如死了算了。”

张玲对数字很敏感,除了那些出现在化验报告单上的各种指标以外,就是眼前几乎没有尽头算也算不完的账。“药,门诊,打针,吃饭,睡觉,哪一样不花钱。”不知道还要在这住多久,也不知道那个大家都闭口不谈的期限会不会突然降临,张玲有点难过,“总感觉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办完”。

徐选民不知道自己的小旅馆还能干多久,每年都能传来拆迁的消息,但每年又都几乎平稳度过,看着身旁老婆裹了裹衣服,徐选民不动声色的拉上了玻璃推门。

夜晚,雁塔西路灯火璀璨,车水马龙。而走进郝家新村,逼仄、拥挤、昏暗立刻扑面而来。这里小旅馆密密麻麻,每扇房门背后,都有一个伤心的家庭。房门打开,有人走,有人来。

■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 | 汤加 | 贞观作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