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世界滚动:【门诊故事】儿科医生就是一切为了孩子,做科普就是传递正能量

2023-03-20 05:45:49 来源:腾讯网

2006年,石曌玲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京医院儿科工作,并在第四军医大学完成了自己的硕士、博士学业。2019年,石曌玲以西京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的身份,来到刚刚创建的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医院,目前任该医院儿童呼吸哮喘中心主任。目前,陕中二附院儿童医院有儿童重症医学儿童门诊、儿童呼吸重症科、儿童呼吸哮喘科、儿童肾病科、儿童神经内分泌科、儿保科以及新生儿科,短短3年已发展为一个专业比较齐全的儿童医院。

工作和生活都是围绕孩子 “这反倒让我很幸福”


(资料图片)

3月13日,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记者在病房内见到正在忙碌的石曌玲,由于最近甲流进入高发期,病房内住满了前来看病的孩子。干练的短发大大的眼睛,知性的气质,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即使再忙碌,对孩子和家长,她始终是一副非常有亲和力的面孔。“大概是和孩子们呆久了,我们进了病房更多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石曌玲笑着说,许多搞了一辈子儿科的老专家都非常长寿,大概是因为他们保持着一颗童心的的缘故吧。说起为什么选择儿科作为自己的专业,石曌玲觉得更像是儿科选择了她。

“大概是性格使然,我从小喜欢孩子,目前两个女儿13岁和6岁,下班了更多时候是陪伴孩子。许多朋友开玩笑说我的工作围绕孩子,业余生活也是围绕孩子。”其实在石曌玲看来,这反倒是她特别幸福的一点。

是医生也是患者的朋友 “孩子们有时叫我石妈妈”

俗话说“小儿难医”,儿科在大家眼里其实是个“哑”科,孩子多数时候只会用哭或者病殃殃来表达,这也是儿科和其他科室最大的区别。这就要求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和耐心。石曌玲说,“因为我们会接收到肺炎、呼吸道感染的孩子,也可能接收红斑狼疮这类复杂疾病的患儿,甚至还会接收一些白血病的孩子。所以我经常就在给我们医生说,一定要在下班之后多看专业知识,否则你的一点点知识缺漏,可能就会造成漏诊。”

儿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许多孩子从出生就在医院里,到他十几岁进入青少年,十多年可能隔三差五都在出现的门诊,彼此之间的熟悉,让许多家长和孩子都会把儿科大夫当做朋友。“时间长了,孩子们见到我们就很亲切。有时叫我石阿姨,有时会叫我石妈妈。”这让石曌玲非常有满足感,也是她热爱儿科的幸福源泉。

儿科医生上阵做科普  “为了孩子我想做得更多”

工作中,石曌玲发现,一些简单的儿科知识,往往成了家长非常头疼的难题。为此,她和科室同事建立了十几个微信群,家长有需要咨询,石曌玲都回去帮他们答疑解惑,做孩子们的“家庭医生”。人数发展到三四千人后,石曌玲意识到个人精力有限,不能及时做到回复,这让她觉得很内疚。于是萌生了写科普文章,拍摄科普视频的念头。

“我会搜集家长反映的高频问题,或者季节性、流行性儿童疾病,用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写到科普文章里,发表在医院微信公众号上。”有位家长来复诊,说自己上次看到石曌玲写的孩子打呼噜问题,觉得自己孩子可能就是文章里描述的腺样体肥大,一做检查果然是该情况。   

“有很多家长到我的门诊反馈,说这些科普帮助到了他们,他们也分享给其他家长,不要犯一些很低级的儿科错误,作为一个儿科医生,我觉得能做的事情太多了,也总是感慨自己精力不够。如果有更多时间,为了孩子健康,我想做得更多。”

医生除了治病救人,做科普就是在传播正能量

儿童哮喘是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城市儿童0-14岁哮喘累计患病率也达3.02%,但是仍有约30%的儿童哮喘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并有近20%的儿童哮喘未达到良好控制。难治性哮喘患儿,不但会让家庭经济压力大,而且患儿肺功能也会出现不可逆损害,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

石曌玲在儿童呼吸哮喘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她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让更多哮喘患儿得到规范化治疗。陕中二附院儿童呼吸哮喘中心成立以来,石曌玲积极组织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成功主办“5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治研讨会”、“中国5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治研究中西部协作联盟会”、“省级儿童呼吸与重症继续教育学习班”。

从医近二十载,石瞾玲始终坚守在儿科医学专业前沿,还曾获得“2019陕西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2022年咸阳市中国医师节“优秀医生”表彰,并获得过省内一些科普类奖项。

“其实我们医生除了救病治人,我们还可以去传播科学知识,这也是在传播正能量,也是我继续要努力的一个方向。”石曌玲说。

华商报记者 王斌 编辑 牛佩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