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掰流汁,沙瓤细腻,吃在嘴里正是儿时那股甜味儿——这就是泾阳县泾富民设施蔬菜产业园内近期上市的西红柿“普罗旺斯”带给大家特有的视觉冲击与口感。
2月23日,华商报记者来到了位于泾阳县云阳镇的泾富民设施蔬菜产业园,该产业园内一排排现代化的全自动种植大棚矗立在大地中。这些数十座现代化种植大棚内,目前种植的全都是西红柿,除了有已被大家所熟知的西红柿中的贵族——普罗旺斯外,还有一些“七彩”、“碧桃”、“初恋”、“小红果”等红色、黑色、黄色等不同颜色的新品西红柿。
(资料图)
走进产业园中的其中一个种植大棚内,室内铺面而来的暖温与室外寒冷的空气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穿过一道保暖隔离带,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一行行西红柿。长势旺盛的藤蔓上挂满了西红柿果子。
蹲下身子向内望去,百余米长的大棚内,西红柿已经成熟,一个个熟透了的西红柿,红彤彤、圆嘟嘟的模样十分诱人。随手掰开一颗现摘的西红柿,饱满的汁水顺着手往外流,鲜红的果肉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似果冻,忍不住一口咬下去,皮薄、沙瓤、多汁、酸甜的味道迅速在唇齿间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华商报记者从泾富民设施蔬菜产业园负责人郭靖处了解到,泾富民设施蔬菜产业园成立于2017年,目前全园共有70座种植大棚,其中有新式高标准温室智能大棚18座。产业园内目前种植的西红柿品种共有60余种,而普罗旺斯是最主要的。
“普罗旺斯经过试验,不论是从种植方面还是成熟产量或是市场销售,都是最好的,所以我们现在主要栽种的就是普罗旺斯。对于一些新的品种,我们目前还处于试种阶段,并未大力推广。”郭靖说。
郭靖告诉华商报记者,为了能更好的发展,他们产业园内,不论是大棚的建设还是种植管理,都采用的是物联网的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 大棚内引进了栽植机、自动喷淋机、自动卷膜机、温湿度检测仪等智能设施,科学有效的保障了蔬菜成长培育条件,实现了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就可以远程操控管理,做到了从整地到蔬菜运输的全程机械化。
“除去大棚的建设成本外,每个大棚内的种植成本大约5万元左右,而每个大棚年产量可达6万斤,年产值能有30万。”郭靖说,他们产业园将人工劳作和智能化管理相结合,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劳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让更多的农户有了更高的收入保障。
据了解,泾富民设施蔬菜产业园每年10月份左右开始种植越冬西红柿,到第二年3月份,第一批西红柿成熟上市,整个过程每天需要50余人的人工劳作,尤其是到了成熟期,因为西红柿皮薄等特点,需要人工采摘和装货,每天需要300余人的用工。
“我们在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也给咱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他们不出远门就可有活干、有钱赚,提高他们的收入。”郭靖说。
华商报记者从郭靖处了解到,该产业园目前属于一期,下一步他们还将把产业园打造成为产、学、研、游一体化的示范园区。在二期的建设中,也将会打造采摘区、亲子游区等特色区域,切实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当地村民能带来更高的收益机会。
在陕西泾云蔬菜育苗中心的温室大棚内,成片的西红柿幼苗已经孕育成熟。据该中心人员介绍,他们育苗中心主要是负责蔬菜的育苗工作,每年对外出售大约2000万株蔬菜苗,为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基础保障。
“主要培育的是西红柿普罗旺斯和欧可两个品种,一年可培育1300万株,供应的市场除了泾阳外,还有部分会远销海南、甘肃等地。”该中心工作人员说,因为泾阳当地的蔬菜种植面积大,对蔬菜幼苗的需求也大,他们的蔬菜苗也是供不应求。
云阳镇副镇长董阿妮介绍,云阳镇现有设施蔬菜面积2.8万亩,露地蔬菜面积约8万亩,主要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西蓝花、花白等。目前全镇西红柿年产量约8万吨,设施蔬菜年产值达10亿元左右,露地蔬菜年产量18万吨,年产值4亿元左右。
“云阳蔬菜已有30年的种植历史,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培育创新产品,从而实现产业兴、经济强、百姓富、乡村美的目标。”董阿妮说。
华商报记者贾凡 编辑 朱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