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岁末年初,一趟以“冰雪游 过大年”为主题的定制服务列车在陕西受到热捧。该列车往返于相距200多公里的西安市和宝鸡市凤县,旨在方便游客赴秦岭山区赏雪。据统计,从去年12月25日首开至今年2月1日,列车共开行17趟,乘坐人次达2.24万。
如今,许多人赏雪的兴致很浓,却因城市热岛效应、降水量少、人口稠密等原因难觅雪境。与此相反,一些偏远景区冰封雪飘,却经常门可罗雀。之所以存在这种落差,关键是冬季山区交通不便、气温骤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意愿。
相对于公路等传统交通方式,铁路定制服务列车空间更宽敞,可根据需要提供简餐、影院、按摩椅等服务,在旅途体验方面具有优势。游客既可“吃着火锅唱着歌”欣赏沿途风光,也可安全便捷抵达目的地,体验深山中的美食、美景以及文娱活动。游客的消费层次和体验感均得到提升,有助于将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文旅资源形态多样,有需求就有市场,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还可以影响并塑造相关市场形态,关键是如何能更好地让需求落地、让资源变现。可喜的是,“风花雪月”正从个人的浅吟低唱,成为多地发展旅游经济的吸睛点,冰雪经济、赏花经济的路子越走越宽。
赏雪赏花虽是小事,也与经济大势密切相关。以前,此类季节性需求因为规模偏小往往不被重视,其实这恰恰是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各地应该结合季节特点和地域特色实现有效引流、强势营销。兔年春节假期期间,不少地方用足用好严寒这一独特优势,举办冰雪节、冰雪非遗周、冰雪旅游季等活动,还有不少城市延续冬奥热度带动推广冰雪运动,在促进全民健身、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增加了消费场景。
提升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心理预期非常关键,发展信心尤为难得。想唤醒沉睡的“风花雪月”,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既需要有力举措,也需要积极有为的心态和扎扎实实的行动。
一是树立目标导向,既要传得出、叫得响,想方设法提高知名度,更要打通堵点、断点、难点,健全配套体系,完善交通网络,千方百计提升美誉度。二是树立品牌优势,充分调动经营主导者的积极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有效对接各方资源,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旅游是为了寻找一份美好,需要提供充足的运力保障和优质的个性化服务,通过完善细节增加精彩、减少遗憾。三是树立前瞻思维,不只考量自己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更要看目标消费群体期盼什么、需要什么,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文旅消费氛围,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