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堡镇:保护“水生态” 做好“水文章”
夏日的石堡河潺潺溪流,河流两岸砖石堆砌,偶有小鸟从河面掠过,这美妙的生态画卷,是石堡镇保护“水生态”、做好“水文章”的生动注解。
生态兴、百业旺。石堡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把“保护水生态、做活水经济、挖掘水文化”摆在突出位置,做到生态优先、资源支撑、项目带动,形成生态修复育产业、产业支撑强经济、经济发展护生态的良性循环,青山绿水的生态资源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强产富民的经济社会效益。
污水变净水 做优水资源
【资料图】
2020年以来,石堡镇积极争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5500万元,实施了黄龙县石堡河县域污水处理厂下游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对县城污水处理厂下游至梁家河村南窑组4.9千米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将河道由15米拓宽为50米,建成生态湖泊2处,沿河布置湿地植被5处,新修拦淤坝4处,河道、河床两侧栽植芦苇、水生美人蕉、紫花梭鱼草等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约7000平方米。项目实施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水质净化、控源截污、保持水土、防洪调蓄等生态功能共促共融,从根本上改变区域生态系统,实现一河两岸山青水美,带动休闲垂钓、渔业养殖、旅游观光等产业发展,为黄龙渔业休闲小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项目赋能高质量发展。
绿水变经济 做强水产业
走进工厂化养殖车间,直径6米、8米的养殖桶错落有致,由生化池、微滤机、竖流沉淀池组成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为渔业养殖赋能科技,高密度、集约化、高产能、低碳环保的特点优势推动渔业养殖实现绿色发展。
石堡镇依托项目实施带来的优质水资源和优良生态,着力打造“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6000平方米微循环工厂化养殖区、260亩大水面养殖区和1400平方米观赏鱼养殖繁育车间,主要养殖加州鲈、澳洲银鲈、淡水石斑等中高端冷水鱼类,引进兰寿、短尾狮等10余个观赏鱼品种,根据测算,工厂化养殖年总产值为3500万元,亩均收益16.8万元,改变了国内碎片化渔业养殖模式,探索了一条“南鱼北养”的创新路径。
清水变渔乐 做活水经济
为了让一泓清水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开发建设占地112亩、可容纳1200人同时作钓的国家一类、西北地区唯一的标准化千人垂钓基地,举办大中小型赛事350余场,吸引30个省市3.1万名钓友同池竞技,20余万人随行游客来黄旅行,赛事营收1300余万元,全面打响“全国垂钓看陕西、陕西垂钓看黄龙”品牌效应,实现“一杆钓活一潭水,千人垂钓万人游”。
“这里是黄龙县梁家河村,山清水秀,风景秀美,钓场环境更是没得说,春来赏花、夏来避暑,还有扣人心弦的比赛可以看,周边游的最佳选择呀!”在4月30日举办的垂钓赛事中,游客李先生一边直播一边为梁家河村“代言”。一池一杆一赛,让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在黄龙渔业休闲小镇,实现清水变渔乐,做活水经济。
活水变效益 做大水文章
“每次比赛我都在这摆摊,有时候都不够卖呢,除了凉皮、牛筋面,今年我又加上了饮料、零食,一天下来能有个千八百块收入。”说起摆摊经济,村民蔡凤梅便打开了话匣子,开心地介绍着自己的“小生意”。蔡凤梅只是产业链的一个缩影,赛事服务、卫生整治等务工平台和民宿、农家乐、盆栽、非遗等创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路。
随着水利、路桥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赛事举办、渔业养殖、渔产加工等产业效益逐步释放,不断挖掘水文化,催生农村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急剧转型,住宿餐饮、旅游观光、康养研学等服务行业高密度聚集,渔业观光体验、手工制作等上下游产业链条高效延伸,高质量项目推动新增就业岗位80个、吸纳县城周边村组就近务工276人,带动群众发展庭院养殖、千余人就业创业,产、学、研、商各类人才汇聚,农、渔、文、旅多业态融合发展、产加销全链条增值的产业体系雏形初现,渔业休闲小镇“一区四基地”的发展目标初步实现,最终形成“一水育一业、领一村、养一川、带一城”的经济社会效益。
黄龙县融媒体中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