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2年底,陕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刚到榆林调研重大项目建设和能源保供工作。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是此行中的重要一站。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是榆林市与中科院合作共建的实验室,以榆林高碳城市的低碳化发展为目标,多能融合为手段,聚焦突破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助推研究所技术成果迅速产业化,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国家能源革命体系提供先行先试。
【资料图】
■ 图源: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这无疑是榆林产业发展的新动向。从过去“以煤为主、一煤独大”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榆林近些年努力走上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其中,重大项目带动产业投资,稳定增长,成为促进产业转型的新关键。
过去一年,榆林市推动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快速发展,建成投产延长石油榆神年产50万吨煤基乙醇、国能榆林化工年产5万吨PGA、陕煤榆林化学年产180万吨乙二醇等重大产业项目,预计新增产值255亿元。
■ 图源:陕西石化新闻
新兴产业快速布局,加快清洁能源路线发展,过去榆林的传统产业结构经过改造提升,进入到了发展的新阶段。
在新兴产业布局之下,2022年榆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逐年上升。经济发展的背后,是产业增长带来的底气,也为兑现产业红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凌霄广场 延杨红摄
02
如何将产业红利转化为民生红利?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如何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对经济的发展更加“有感”?
产业实力雄厚的榆林,率先将产业反哺的方向指向了我们每一个人手中的“饭碗”。
■ 图源:陕西农村报
据统计,截至2022年秋收结束,榆林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148.8万亩,粮食总产预计达270万吨以上,有望创榆林市粮食生产历史最好水平。而这样的成绩,却是建立在气候干旱,普遍缺水的农业环境下。一边是严峻的自然环境,另一边是逐年增长的农业收成,这背后的底气,就是通过逐年投入,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设。
榆林市于2022年春播时节启动建设48.47万亩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在现有灌溉区实施漫灌改滴灌、喷灌改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在有条件的补灌区,积极发展“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模式。
■ 图源:榆林网
农谚有云:丰收全靠“老天帮忙人争气”。而当老天不帮忙的时候,人的努力就显得尤其可贵。“陕西粮仓”的称号背后,是全市上下多年来在农业建设上的投入与耕耘。
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上,榆林同样走着自己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米脂成立了小米专家工作站,累计引进和示范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8项,培训基层农技骨干和农民5000多人次,示范推广面积5万余亩。工作站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建立了米脂小米产业研究专家工作站,展开新品种育种工作,为米脂小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2022年,米脂县谷子种植面积12万亩,亩均较去年增收800元到1000元。
■米脂小米新品种 图源:米脂县委宣传部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在米脂县重点培育打造“陕果榆林山地苹果”“陕果米脂山地苹果”“陕果高西沟苹果”和“高塬范”品牌,提升米脂苹果的品牌知名度。“高塬范”品牌之下,拓展不同类型产品,推出苹果礼盒系列、苹果醋饮料、苹果酒系列和米脂小米、米脂杂粮礼盒系列等11种农特产品。
特色农产品有了,乡村品牌有了,榆林还在农产品售卖模式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2022年底,榆林市农业农村局主办了第四届榆林特色农产品消费帮扶线上展销活动。来自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都参与到了线上直播中: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梁家坬村第一书记讲解助农故事;清涧县西部粮仓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讲述创业故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讲解米脂小米的相关知识……用灵活的直播模式,售卖特色农产品的同时,塑造榆林农产品的品牌效益。
■ 图源:榆林发布
乡村得到真正振兴,民生才能获得切实保障。以产业促民生,才能有如源头活水,流淌不息。
03
民生问题一向是榆林市关注的重点。从2022年榆林市整体预算结构来看,和农业一样,民生类直接支出也占据着榆林市财政预算的大头。
■ 凌霄广场
根据财政部统计口径,民生支出分为“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和“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前者包括教育、文体传媒、社保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5个类级科目;后者包括科技、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国土资源气象、粮油物资储备等8个类级科目。
全国政协委员、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财政支出的分配,实际上是一个博弈过程,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利益,“一个大蛋糕,哪一块多切一点,另一块就少一点。”
一方面做大蛋糕,另一方面,分蛋糕的动作背后是一场看不见的博弈。榆林市2022年主要支出项目安排前五名为: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农林水支出、卫生健康支出、教育支出——在博弈中对民生领域的倾斜,带来了众多民众可感的,实打实的生活质量改善。
■ 榆林市高新区公共卫生间
榆阳区利用辖区内现有的养老机构,解决部分智力残疾人生活无人照料问题。鼓励企业开启帮扶活动,针对残疾人开设远程线上培训课程。榆林市一年内新建标准化社区76个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9个,完成了年初定下的目标。
■ 榆林市高新医院日间照料
榆林在教育投入上,一直是全力保障、不设底线,近年来,引进北师大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70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学位13.5万个,城区学位不足、大班额等问题得以有效缓解,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2022年,榆林市定下了老旧小区改造目标。一年过去,全市9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开工,预计在2023年6月底前完工。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在本轮改造中,可以接入市政供暖、加装电梯。目前已经完成安装电梯31部,正组织安装电梯56部。从切实的小事做起,让人们更能体会到身边的点滴改变。
■ 图源:榆林发布
为缓解市民的停车难问题,榆林市在新建道路上全线设立停车点21个,共1557个停车位。还设置有6块智慧诱导屏,指引市民更方便、快捷寻找到空余停车位。
■ 榆溪河生态长廊高新段区公园停车场 记者杨彬摄
为解决出行难题,榆林市完成了肤施南路北段、驼峰南路拓宽,兴中路、西一路人行天桥和西二路人行天桥等5个市政建设项目,启动富康路东延段、四级梁二路北段等2个市政建设项目并完成50%的工程量。如果说解决停车难题,是从表面上改变榆林市民的出行问题。那么修筑新的道路,则是从根源下手,进一步彻底解决市民的出行困扰。
■ 肤施南路
以上种种民生领域的改变,既有包括在“民生十件实事”中的显性硬任务,也有不在“民生十件实事”中,但榆林市默默在做的努力。
榆林市政策研究督查办公室接受采访时表示,截至2022年12月底,榆林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的2022年“民生十件实事”已完成8件,正在推进2件。民生工作并不仅仅是一投了之,更成为了榆林政府统筹各项工作的长期抓手。
■ 榆林市环城北路公园
2022年年初,「贞观」曾刊文分析2021年榆林市财政收入情况,文末点赞最高的读者留言,是一条榆林市民的疑问,“市财政收入的信心能否转化为市民生活和就业的信心”。一年过去,榆林市在民生领域多方面发展,从缓解停车难问题,到过敏性鼻炎防治,从保就业工程到老旧小区改造……这一切的努力与成绩,是对市民这条“灵魂之问”的最好回答。
■沙河公园足球场 记者杨彬摄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更远——邻国日本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济以依靠外循环为主的模式获得了高速发展,伴随着“神武景气”“岩户景气”的整体繁荣,到七十年代末,日本持续在养老、社会福利等方面增加投入。这些民生投入被认为是“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关键举措,更成为了之后日本经济结构转型,从外循环经济模式过渡至内循环模式的有力支撑。
■ 西一路天桥 延杨红摄
民生投入就像是给耕耘经济的田野中施肥,能够为长期稳定的经济产出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这样的举措,往往不会在短期内兑现出可观的产出,投入是润物细无声的,也是考验智慧与魄力的。当中国经济逐步进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时,榆林市这些年来的经验,值得我们持续的关注与研究。
作者 | 十七 | 贞观作者
关键词: 老旧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