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新视野】西安工地上的基坑支护人,有人凭此发家致富有人债台高筑

2022-12-27 11:56:08 来源:腾讯网

一个偌大的土坑,机器轰鸣,尘砂飞扬,一群人忙碌着,有的铲沙子,有的倒水泥,有的拉拽长长的粗管子,有的双手举着喷头扫射……

脚下尘泥横踢,头顶烈日炫炫。


(资料图片)

他们是一群基坑支护的工人。

基坑支护,是为了保证地下结构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的侧壁以及周边环境采用支挡,加固与保护的措施。

我接触过永久性支护,很少。大部分都是要盖大楼挖的基坑,临时性的支护,一般几个月后大楼主体盖上地面,所挖土方立即回填,支护功德圆满。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有个叫孙家圪崂的村子。听这名字就知道,犹如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田家圪崂,村子不大,也偏僻,却先后出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老板和包工头。他们全是靠支护起家,告别了贫穷。

延至今日,有的资产过千万,事业风生水起,红红火火;有的手里有铜,优哉游哉。也有的,陷在三角债的泥潭里,整天追着人要债,也被人追债。还有的,经营不善,欠了一屁股账。

是他们,最先接触支护,并带领周边闲置青壮年劳动力走进了大西安。

■ 图源网络

现在的支护条件好了很多。工人已经不需要住帐篷。他们住在附近民房、工棚,或干脆开车回家。老板或者工人开着自己的面包车,几人一拼,最多掏点油费的事。也不需要包工头的老婆做饭了,工人们拿着伙食费就近下馆子,或者联系一家餐馆送饭,类似集体外卖。也很少人工成孔了,打孔多用机械,又快又省人。工人们也不担心工钱,不用围门讨薪了,干完活就立即拿钱,实在不行包工头会先行垫付。否则口碑坏了,以后就找不到工人——现在的支护熟练工,多难找啊!

十多年前还不行。

十多年前,西安,城区外扩,周边大开发,一幢幢大楼像树木一样拔起,像庄稼一样铺展。

基坑支护是大楼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支护人是盖大楼的先遣队。

每进一个工地,第一件事是选好地方支帐篷。坑小,帐篷会支在坑上边或者一个角落里,等施工到跟前再挪移。坑大的话,就支在坑中间,找个平坦高凸的地方,这样不影响周边施工,也不怕下雨被淹。

如果有条件,就支两个帐篷,一个放床板,是工人睡觉的地方。另一个是灶房,兼伙夫宿舍。帐篷内侧周边会弄许多钉子、挂钩,用来挂工人的换洗衣物、日常用品、碗筷等。帐篷同时也是仓库,铁锨、榔头、电焊机、洛阳铲、钳子、扳子、扎丝等等都放在里边。大件的机械,如空压机、注浆机就放在外边露天处。小的机械和工具放在帐篷里,防雨防潮,也防小偷顺手牵羊。

■ 图源网络

老板管食宿,但不管铺盖。铺盖需工人从家里拿。有的工人就拿一床被子,连铺带盖,或者直接睡在木板床上。也有讲究的母亲或妻子,被褥床单给带齐全,白生生,软乎乎,暖萱萱。可惜工人不珍惜,经常有撤场时工人扔掉被子,只身离开的情况。可惜了母亲和妻子的一片心!

做饭的一般是包工头的老婆,集采购、厨师于一身。那时候工人每人每天的伙食标准是20块。有的伙夫勤快,心轻,也善良,变着花样儿做饭。不可能上盘红烧肉,但臊子面里总还有肉星;不敢保证顿顿可口,但绿辣子夹馍,馒头咸菜管够。工人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舒坦,干劲十足。有的就不行了,可能在家就是个懒婆娘吧。早晚馒头就咸菜,中午买些面条回来一下,连个绿菜叶叶都没有。还动辄馍买少了,咸菜酱辣子没有了。

一天两天如此,可以。一直这样“劳其体肤,饿其筋骨”怎么行!工人牢骚满腹,干活自然也打折扣,有人甚至因此离开工地,已经干了几天的工钱也不要了。

人是铁饭是钢啊。

我认识一个姓刘的包工头。他领一帮工人,兄弟一样的团结,齐心,为了方便,当然更为了多挣钱,他也让他的媳妇到工地做饭。

老板同时开着几个工地,物资拉不开,他的工地只有一个大帐篷。工人们集中一边住,另一边放锅灶、厨具。白天把锅灶抬出去,露天做饭,晚上再抬进来。

做饭不是问题,问题是晚上怎么睡觉。

刘头在进门一侧最边儿上的一张床板里侧拉了一道帘子,与工友们隔开。这个床板就是他们夫妻的卧室了。

所谓帘子,只是薄薄的一片布,隔影,不隔音。

好在人都干了一天活,累得八个劲儿了,倒下就睡着了。好在工期不长,很快就结束了。

媳妇说,太憋屈太龌龊了,再不来工地了。

但当下一个工地开工的时候,她又来了。

好在这回有两个帐篷。他们两口子住在“厨房”里。

■ 图源网络

记得我曾问过他们,旁边不远处就是城中村,为啥不住那里?他们异口同声:租房要花钱的,一晚上几十块呢!再说水泥、石粉、钢筋,都是晚上送货,刘头要负责接货,指挥卸车,走不开。

另一对在工地上拉帘子住的是一对外地来的小年轻。男孩儿在这里做工,女朋友硬是跟来。他们没钱租房住,甚至连出去吃饭的钱都没有。他们住在帐篷最里边的角落。白天,男孩儿干活,女孩儿睡觉,偶尔出去转转。

女孩儿也会给做饭的帮忙,打打下手,也就一直在工地吃饭。

那个工地计划工期是半个月,结果一共干了20多天,女孩儿也就在这里待了20多天。20多天后,男孩儿拿着工钱,两个人高高兴兴地离开了。我从此再没见过他们。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同样,不想当老板的工人也不是好工人。

像大浪淘沙,像吃流水席,工人们来了,去了;去了,来了。走的,嫌活儿太重太苦。来的,总带有乡党亲戚朋友加入。新人又带新人。

像锥处囊中,总能脱颖而出。一些头脑灵活的工人逐渐组织起了自己的队伍,成为小工头,在与各色人等的不断接触中,也开始单独接活,成为小老板。起先当然是只干工。再后来,包工包料,创办自己的公司,滚雪球一样,投资,收益;再投资,再收益,赚得盆满钵满。买车买房,走到人前,昂昂气壮。

那时候房地产火爆,活多得干不过来,工人总是不够用,许多只身在工地干活的外地人,都回到家乡拉起了队伍。我印象中河南、蒲城、大荔的最多。他们每年总有一段时间要回去收麦子、收玉米、卖果子。所以每到农忙,许多工地就工人告急。甲方催,监理催,总包催,老板也没有办法,就动员工人叫工人,许诺涨工资,给加班费,涨伙食费。

慢慢地,有的付不出工程款,愿意拿房抵,当然是优惠价。资金宽裕的就接受了,房子一卖也是钱,还能赚一笔。

以房抵工程款的越来越多,有的不要都不行。要房,给你!要钱,没有!这样,很多老板手头都有了房子,除了干活还做销售,卖房套现。

早一点的,房子都卖掉了,资金回笼,皆大欢喜。

晚一点,就不行了。我认识一个支护老板,从白手起家到拥有几百万资产,可以说人生得意了。可是垫资干了一个大活之后,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工程款。再三催要,最后给了四套房子。老板自留了一套,装修后自己住着。低价卖了一套,赊账给了亲戚一套,剩下一套说要留给儿子。他的儿子还在上初中。

但是,他再也干不动活了。他连启动资金都没有了。当初垫资,已经借遍了亲戚朋友,卖房的钱还不够还的。他卖掉了自己所有的支护“家具”,逍遥了两年后,现在给人家经管工地,算是能站起能圪蹴下的。

只是,西安周边愿意做支护的工人越来越少。

■ 图源网络

想想也不奇怪。时位之移人也,环境之化人也。当初,守着几亩薄田,日子入不敷出,进城打工就像一缕阳光,一个窗口,一根拐杖,一把钥匙,既挣到了钱,可以改善生活,让妻儿以仰视的目光高看自己。又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七七八八的事,开阔了视野,见得了世面,丰富了生命体验。但随着征地、拆迁,手里有了余钱,周围就业机会增多,不用出远门就可以在家门口上班挣钱。比如当保安,穿一身制服,按点上下班;比如上绿化带,做园林工人,浇浇水,培培土,绿荫下,和风里,天蓝水碧,犹如画中。虽说没有工地挣得多,但环境好,远比工地轻省、干净。最重要的是可以每天回家,热香饭菜,被窝温存,孩儿绕膝,父母慈眉。我们关中的男人啊,本来就恋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嘛。不是日子过不去,谁愿意离家别亲,去干那脏乎乎苦兮兮累死人的活?哪怕一天三四百,但那是拿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换来的呀!

基坑支护成就了一批人,锤炼了一批人。像一个阶梯,把许多人送入人生高端;又像一面镜子,还原了普通大众的本性。

作者 | 何琼 | 陕西人

关键词: 亲戚朋友 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