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锦绣》中的柳大满,是胡明继《山海情》的张书记之后,第二次出演村干部的角色。两个角色虽然有相似的社会背景,但人物的性格、办事方式,有很大不同。
(资料图片)
不同于“标准好领导”张书记,柳大满是一个更复杂,也更接地气的角色。《山河锦绣》的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初的陕西山区,细致地描绘了赵、柳两个村子脱贫的故事。其中,柳大满是柳家坪的村主任,看重经济利益,有很多“用力过猛,动作变形”的时刻。
对胡明来说,柳大满的那些不完美,也恰好造就了这个人物的生动。
柳大满是一个很“正”的人
很多观众觉得柳大满是“精明自大”的——这个评价并不过分。剧中,两个村子合并,他仗着自己“原住民”的身份,认为自己理应做领导;上报退耕还林的亩数时,柳大满多报了十几亩,并不觉得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妥。
和另外两个主角相比,柳大满显得心气过高,而能力不足。不过,柳大满的缺点,也是被周围环境决定的。在信息闭塞的环境里长大,他的眼界窄、性子直,都表现得很直接,不绕弯子。
“我个人觉得,柳大满是个比较灵活的人。他的思路也特别现实,看不到别人那么远——他就是‘挣快钱’的思维。他的成长环境,就容易造就这种小市民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很常见的。”
“其实,三个男主角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竞争、学习,又一起当上了领导,一个是村支书,一个是县长,我演的柳大满是村主任。他们几个人的观念都一样正,都是想让柳家坪好起来、想让村里人都赚到钱。他们几个当中,没有一个是把钱都挣到自己兜里的领导。这三个主角各有各的优缺点,他们都在不停地努力,都有成长。”
整体来看,柳大满这个角色,其实与我们印象中的村官形象非常相符——心善、脾气急,有时被见识限制了步伐,但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摔打磨炼,终究能走上一条靠谱的路。
胡明觉得,自己能参演《山河锦绣》,是非常幸运的。
“首先这个戏是央视的一个大戏,很多人都在力争。这个角色最后落到我这里,我真的觉得很幸运——我是陕西人,这部戏讲的就是陕西故事,要求我们讲陕西话。这是一个好项目,也是一个适合我的项目。”
陕西人演陕西戏
胡明从小在延安市长大,后来上学去了西安。虽然没有切实感受过山区的扶贫成果,但城市的数十年发展,也已经让胡明感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拿延安市来说,我小的时候,一个月才能去洗一次澡。我家住在山上,要想洗澡,就得到我妈妈和我奶奶工作的旅馆里,那里有一个职工澡堂——一个大池子。”
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是现在的孩子们想象不到的了。
“延安本来是一个被三座山包起来的城市——清凉山、凤凰山和宝塔山,被三座山围起来的一点点地方,就是延安市,发展空间特别小。等我从北京回到延安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已经把山的尖尖全都削了,填到沟里,在山顶上建了一座新的城市。”
“这个真的是震撼到我了,就和寓言里的愚公移山一样,城市的发展空间一下就变得非常大了。当然,我只是举了延安市一个例子,是我从小到大的切身感受。从整个中国来看,现在和三十年前相比,更是完全天翻地覆,像换了一个世界一样。”
在《山河锦绣》开拍前,余淳导演安排演员和当地的一位村书记吃了一顿饭,了解当地的扶贫故事。其实,胡明之前已经对国内的扶贫项目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参加过央视的扶贫节目《决不掉队》,去到福建、西藏、贵州,接触到了贫困山区的生活——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依然有人活在没有水、没有电的条件下,和便利的城市生活完全隔绝开。
“我记得去贵州的时候,当地的一些老百姓,他们竟然听不懂普通话。这个让我非常震惊。原来对山区的那些贫困家庭来说,外面的世界发展再快,他们也接触不到。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这个扶贫政策真的非常棒。《山河锦绣》这部剧,从题材,到剧情,各方各面,都很有意义。”
《山河锦绣》里,陕西30年来的变迁、发展,反映了扶贫政策的一个切面,也是万千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身为一个陕西人,胡明感觉自己能通过这部戏,为家乡做一点事,是非常光荣的。
演好每一场戏
很多人都说胡明是剧抛脸演员,演什么像什么。不论是《山海情》里的张书记,还是《龙岭迷窟》里的李春来,甚至《让子弹飞》里的凉粉小贩孙守义……每一个角色,胡明都能够抛掉过去的样貌,造出一个全新的人物。这种能力,可能和胡明面对角色的态度有关。
“也不敢说是剧抛脸,我是觉得每接到一个角色,我就认真对待,跟导演配合好,尽量把我在做功课时想到的一些东西完成好。”
胡明的演技,并不是天生的,他也经历过一段笨拙的日子。长时间的磨炼、思考,给了他很多宝贵的东西。
“我最开始演戏的时候,真的是不知道怎么下手,不知道往哪使劲。我拍第一部戏是1993年,那时候我十几岁。当时导演让我哭,我哭不出来。然后他们就训我,等我终于哭出来的时候,摄像机一往我这怼,我又不知道怎么哭了。那时候我完全不会塑造人物,不会跳出自己。”
“后来我就有那种比较下功夫的时候了。比如说,我想演一个瘸子,我就跟着一个真的瘸子,一跟就跟五六个小时,一直偷偷模仿他,还不敢被他发现,就跟谍战片里面的跟踪戏一样。我要是碰到一种人物,能用到戏里面,我就会模仿他,把他变成我自己身上的东西,这样才能用上。”
这样的想法、态度,或许把胡明引向了2012年的《隔窗有眼》。在这部电影里,胡明演了一个女人。
“刘奋斗导演对我的要求非常高,我必须穿好衣服、化好妆之后,站到我的熟人面前,他认不出来我,我们才可以去拍。这真的挺难的,那一年我就干了这一件事,给我的感受非常深刻。我觉得演员塑造人物,创造出一个新的角色时,是得有这股劲儿的。”
面对一部新戏,胡明的态度往往是谨慎的。
“我在接戏的时候,会衡量自己有没有演这个角色的冲动。如果遇到一部好的剧,遇到一个让我有创作欲望的人物,我就很愿意去演。要是我觉得我能演出点跟别人不一样的,或者是我自己能看到一些细节、有一些想法的,就更好了。”
以后,胡明更想演一些有喜剧色彩的角色。
“现在这个时段,我想演一些稍微有点喜感的人物。我觉得近几年大家状态都有点低迷。我是个文艺工作者嘛,还是想带给大家一点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