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陕西省林业局与西安市林业局、西安旅游集团共同签署《秦岭大熊猫科学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合作共建秦岭大熊猫科学公园,推动大熊猫产业持续整合与升级,为西安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资料图】
秦岭野生大熊猫
公园选址秦岭北麓正中央、子午峪子午河的正中央的长安区滦镇,占地面积2252亩,选址期间,省发改委、省林业局专家综合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实际和关中文旅产业发展格局,一致认为秦岭野生动物园东区地块植被覆盖率高,自然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紧靠秦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秦岭大熊猫科学公园项目最佳选址。
公园规划有大熊猫繁育区、幼儿园、饲养区、科研中心、科普区等9大板块及相关配套设施,实现保护繁育研究、科研监测、环境恢复、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和区域发展6大功能。
秦岭大熊猫科学公园科研区
秦岭大熊猫科学公园作为“一公园、两基地”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是传播秦岭大熊猫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窗口。
此番合作意向的签署,标志着秦岭大熊猫科学公园建设迈入新阶段。双方将按照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目标,建设秦岭大熊猫科学公园,打造集大熊猫科学研究、饲养繁育、保护教育、国际交流、旅游休闲、熊猫文化建设为一体的秦岭大熊猫科学公园,扩大大熊猫人工种群,打造秦岭大熊猫IP,弘扬秦岭大熊猫文化。
秦岭大熊猫科学公园效果图
秦岭大熊猫科学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大众认识、了解秦岭大熊猫的一个平台,可进一步提升秦岭大熊猫社会关注度与国内外影响力,同时对完善我省圈养大熊猫饲养繁育条件、扩大大熊猫人工种群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秦岭大熊猫,早在春秋战国就有过典籍记载,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研究和保护,但直到2005年才被世界公认。可以说,秦岭大熊猫是具有独特的遗传特性的种群、拥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科研和保护价值。
央视《航拍中国》镜头下的秦岭野生大熊猫
通过DNA指纹图谱检测发现秦岭大熊猫在距今1万年至1.2万年之间即与其他山系大熊猫分开形成了独立的遗传群体与著名的四川大熊猫相比,秦岭大熊猫在物种形态上有一些明显的差异和特征。
四川亚种头长近似熊,秦岭亚种头圆更像猫,头骨小、牙齿大。在皮毛颜色方面,秦岭大熊猫胸斑为暗棕色、腹毛为棕色,而四川大熊猫胸斑为黑色、腹毛为白色。秦岭大熊猫脸更圆润,看上去更漂亮,更憨态可掬,且数量更为稀少珍贵,因此被称为“国宝中的美人”。
秦岭大熊猫
据相关资料显示秦岭是目前全国棕色大熊猫的唯一发现地。从1985年至今,中国共发现9只棕色大熊猫,均生活在秦岭区域。秦岭大熊猫主要生存栖息于秦岭中段南坡,北坡和西段也有少量分布,涵盖陕西5市、11县、27个乡镇;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分布图
更是发现了全世界唯一一只可供人们研究、观赏的棕色大熊猫“七仔”,它是全球唯一一只圈养棕色大熊猫,极其罕见。
秦岭大熊猫科学公园的建设,不仅能提升秦岭大熊猫知名度,满足广大市民近距离观赏大熊猫的需求,也可以增加优质生态旅游产品,对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助推效应。提升秦岭大熊猫的社会关注度与国内外影响力,向全世界传播秦岭大熊猫承载的“和美、谦厚、博爱”的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编辑:冯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