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天天快资讯:屈毓晓:千年古县 东汉馬融 设帐讲经庙台子

2022-10-02 18:56:10 来源:腾讯网

扶风县降帳台馬融像

盩山厔水,人杰地灵,九口十八峪,个个都是好风景。自商、周以来,天下隐逸之士多居于盩厔南山之中,千年古刹仙游,有一著名石屋,东汉贤达马融在洞屋中潜心读经,后被召封,因故有山下马召之名区。


【资料图】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重孙。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延熹九年(166年),马融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

东汉经学家马融,一生多次在仙游寺石屋注释经籍,在故乡扶风,始平,盩厔古县庙台子,设帐授徒,传播经典。在扶风降帐故地,设帐授传经书,而留下(降帐授经)的成语典故,有地名降帐,以示纪念。

史载,东汉经学家马融曾在今老堡子之地关帝庙台前设帳慢,奏雅乐,帳后专用为学子讲釋经学,后人称此为读书台,书台子。

唐代在终南设终南县时,终南镇为书台乡,又设书台府骠骑将军之职,见《恒州刺使李府君墓志铭》,记有终南县令李長雄,故去后葬于书台乡,長阳东,五柞里唐村。

唐、宋、元时期,终南县辖书台、長楊等七乡。盩厔县各志均有记载。

马融才高博洽,作为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家,回到家乡后设帐授徒、注释经书。马融为一代海内大儒,被服仁义,教授的弟子常有千余人,著名的学者卢植、郑玄都是马融的学生。其中郑玄后来成为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通今文经学的大儒。马融晚年生活阔达奢逸,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以来清谈家破弃礼教的风气。

马融一生著书甚多,除了遍注群经《易》《尚书》《诗》《三礼》《论语》《孝经》等外,还兼注有《老子》《淮南子》《列女传》《离骚》等。

经籍《左传》因已有贾逵注释,所以马融只做了《三传异同说》。

上述著作皆已散失,在清人马国翰编的《玉函山房丛书》、黄奭《汉学堂丛书》中有辑录。

在周至县城东北37里,终南古镇东北7里,有古代大村老堡子。据史载东汉就有村落,是县东上北著名古村之一。

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名读书台。相传,村中有马神庙,十分高大,汉代的马神庙,庙前戏楼俗称庙台子,因马融在此讲学,称为读书台,古村名书台村,明代已谐音为梳妆台村。

户县大儒,李二曲学生王九思在《户县志》云:“今涝水滨渭杂荒地,多由梳妆台村迁来。”即此。

可见此村向外迁出的村民很多。因地处黑河、赤峪河交汇处,土地肥沃,村庄发展较大,于宋代分出一部分村民建庞家村,明清又分出徐家村强庄、梁家庄和北干等村,远至户县北,故周围称此村为老堡子。

宋《長安志》载,唐宋时周至县东北有书台乡,为东汉马融讲学处,故名读书台,即此。现老年人却称此村为梳妆台村。

绛帐:一种意思是老师;另一种意思是舞台艺术,即汉文化的传播方式。

绛账传薪:就是指采取舞台艺术这种形式向大众传播汉文化。东汉大儒马融就是“绛帐传薪”的伟大践行者。

东汉大儒马融遍注群经、绛帐传薪,教授了一大批优秀的门生弟子,开启了中华文化昌盛的先河,是中华文化的伟大传播者。他的门生郑玄、卢植、马日,及其再传弟子刘备、崔琰、公孙瓒等,个个都是光耀神州的历史巨星。至于其散落在民间的门生弟子更是数不胜数,他们都为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屈毓晓,周至县终南村二组人,爱好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讨。

关键词: 梳妆台村 舞台艺术 骠骑将军